总第 360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浪漫经济催热
七夕节的“爱心锅底”卖到断货
其实这样的产品能够大爆,并不让人意外,具体来说:
其一,自带盲盒属性。目前市面上,棉花糖与重庆红油火锅的创意碰撞并不算多,甚至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棉花糖锅底”是创意初体验,因为新奇心理大大激发了消费。此外,超出“好奇”的品质体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复购几率。
其二,精准戳中了当下市场的情绪消费需求。在“手机先吃”的用餐习惯中,“棉花糖锅底”明显满足了消费者追求颜值高、好出片的打卡需求。
其三,产品+环境双重打法,1+1>2。产品是基础,营销是推手,而门店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则能够在顾客入店的第一时间传达品牌调性和品牌文化。
事实上,今年开始,餐饮市场的消费需求,就在不断出现转向:
越来越多的年轻顾客重视起消费体验。对于节日当天的选择,大多消费者表示对于某个餐厅并没有绝对的忠诚度,甚至吃什么、在哪吃也同样没有绝对选择。他们更在乎的是,吃到“情绪价值”、吃到“浪漫氛围”。
但年轻消费者钟爱的“浪漫氛围”,当然不能只有一个产品。
在后火锅门店里,除了吸睛的七夕限定“绵绵心动”锅底外,门店的整体氛围,和以往有了微妙的不同。
从环境上来看,火锅代表颜色“红”,与浪漫的刻板颜色“粉”,在后火锅门店中交织得宜。街景烟火气的装修风格,带来了浓厚的市井氛围感。同时,门店中随处可见的“心形”、“心跳”,用超级符号的模式处处强调着山城的浪漫氛围。
另外,与“七夕锅底营销”匹配的是,后火锅决定将“浪漫营销”进行到底。
其实在七夕之前,后火锅就已经针对“8·14绿色情人节”、“7·14银色情人节”,推出了相应的浪漫“特别企划”——12次告白,即在每月的14日,以当月情人节的限定主题,制造一系列“浪漫营销”。
一场持续12月的浪漫与爱,但也不止情人节,在中国传统24节气中,后火锅还开启了“24封节气情书”创意活动。以火锅的就餐场景,给到用户不一样的浪漫用餐体验。
可以看到,后火锅在“浪漫”这个事情上,并不止步于七夕或某一节日的单一营销,而是持续不断的保持品牌战略层面的一致性输出。
不过浪漫营销只是一方面,对于同质化严重的火锅品类,餐饮顾客关注的始终在于产品。“棉花糖锅底能好吃吗?”“玩浪漫会不会就不管产品了?”
从产品上来说,七夕限定爱心锅底自然是重中之重,但干豇豆红烧肉等主推新品的出现,以及头牌烧菜、甜蜜冰品的存在,同样为七夕大餐增加了一份“口感重量”。
在“烧菜是头牌”的solgan出世以来,后火锅的产品一直相对强势,对于锅底、菜品、研发新品等不同维度从未松懈。
环境上全方位紧贴“浪漫”,营销动作上也紧跟“浪漫”元素,甚至产品上也不断推出“心动单品”。
这些浪漫话题的持续热度背后,结合其在品牌VI、视觉符号、门店形象、创新产品层面上的种种动作,不难猜测:后火锅正在全面升级。对于挺进第一梯队,冲刺火锅界浪漫第一标,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而这升级的“第一战”,就是抢先拿捏住年轻人的浪漫情绪消费心理。
从网红到长红
靠“情绪”真能行吗?
从一些餐饮品牌今年的新动作来看,玩“情绪”这事儿,已经有不少苗头了。
在这之前,也有不少品牌曾推出过“心形产品”。比如火锅品牌谭鸭血、乐渝火锅等品牌的爱心牛油锅底,海底捞的心形牛肉滑,以及不少火锅品牌都有的双心形涮锅等。
另外,提起“情绪营销”的代名词,逃不过的是年中大爆网络热梗“多巴胺”,这也让不少餐饮品牌第一时间捕捉住了,各茶饮、咖啡、快餐、正餐品牌纷纷下场,或推出多巴胺套餐或上新多巴胺色彩新品,也有火锅品牌将锅底的红油、毛肚的黑、腰片的粉、黄喉的白,凑成了一桌多巴胺色彩火锅...
全方位的“情绪营销”,正在席卷整个餐饮圈。
回归到后火锅,此次“爱心棉花糖锅底”身上,从一个大爆单品,到整个门店、品牌的爆,背后其实就是拿捏住了消费者对“产品+环境”的双重需求。
具体拆解后火锅的品牌升级路径来看:
首先,确定品牌调性,在遍地是火锅的主流市场中,主打“山城浪漫”制造差异化。这样的做法能够直接带来两点好处,第一,让本地顾客有代入感,同时强化在本地品牌中的“品牌属性”,让消费者有记忆点;第二,将品牌文化植入环境,通过“山城浪漫”,将重庆氛围、重庆感动,传递给异地顾客,进而辐射全国各地。
其次,围绕“品牌调性”,做全方面的情绪营销。每一个空间场景,都是品牌给消费者营造的浪漫氛围,这种处处体现的“山城浪漫”所形成的独特记忆点,能够让消费者在想到浪漫时,成为第一个对标的品牌。加之,持续不断的“浪漫营销”,不放过每一个“浪漫节日”,叠加上特定日的氛围,自然能够一把抓住顾客的“浪漫消费心理”。
最后,维持稳定、优质的产品。产品虽在最后,但却是重中之重,是把消费者从“浪漫概念”,落到“浪漫实质”的关键,也是承载餐饮品牌文化的根基。每一道菜是大厨给到消费者的用心,从味道的浪漫,让更多消费者“尝到”重庆火锅的匠心。
“好吃、性价比高、氛围感浓烈、有情绪体验”,一个都不能少,才是当下消费者的终极选择目标。
后疫情时代,除了食品安全、产品品质的要求外,消费者更需要情绪价值的共鸣,释放“消失的三年”。在这种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转变档口,后火锅恰逢其时的形象升级,以一锅火热传递出来自山城的浪漫,通过各类“情绪营销”,刚好切中了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升级。
“感觉能够安抚焦虑的心情,而且环境好看,还有很多场景能拍照打卡。在这吃饭是愉快的、轻松的。”一位消费者对后火锅用餐体验如此总结。
从勾人好奇心的“无固定菜单”盲盒餐饮、紧追潮流热梗的多巴胺饮食,到强调国潮当道的新中式餐饮,再到如今后火锅的浪漫山城玩法...细细揣摩,靠情绪价值的细分差异化打法,“网红变长红”的确存在一定可能性。
而对品质的理性追求,以及对“消费者体验”的感性理解,形成了双重护城河,这也正是后火锅能持续爆火的逻辑所在。
对于后火锅此次的“浪漫升级”,切中情绪价值背后,或许是在下一盘更大的品牌战略棋局。
“夜经济”、“微醺经济”、“女性经济”后,如今的“浪漫经济”,能否再创下一个新领域的崛起,还尚未可知。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已经达成共识的是:情绪,是下一个值得关注的赛道。
餐饮老板内参已同步入驻: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微博、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百度新闻、顶端新闻、凤凰新闻、界面新闻、搜狐新闻、封面新闻、ZAKER、知乎、支付宝、创业邦、赢商网、虎嗅、36氪、B站、抖音号、虎嗅网、21财经、钛媒体、东方财富网、联商网、前瞻网、亿欧网、雪球网、投融界、新浪财经、一点资讯、天天快报、UC大鱼号、商业新知、360图书馆等近52家媒体平台,精准瞄向产业相关读者,并与全国数百家媒体建立紧密连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