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张鳗鱼
“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为海洋环境的灾难日”
8月24日北京时间中午12点(日本当地时间13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据央视新闻现场画面,核污染水入海后,海面呈现2种颜色,界限分明。
此事在微博上迅速发酵,截至下午17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正式开始#的阅读量达到20.4亿,讨论量53.3万,互动量583.9万,目前还在持续增长。热搜上,排在前五的几乎全是和核污染水排海相关的信息。
热搜榜留言瞬间“爆炸”,网友纷纷谴责和吐槽,“觉醒吧,富士山”“以后海鲜、海盐都不能吃了”“生态平衡彻底被打破”“本来计划去厦门吃海鲜自助、去潮汕吃生腌,现在完了”……
部分协会发布“停购日本海鲜倡议书”
做日料和海鲜的,终究扛下了这第一波
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对餐饮同行来说,也受到不小的冲击。
在微博热搜上,#中国日料店会大批量倒闭吗# 发布仅3小时就获得了32万网友的参与,其中“你还会去日料店吗”的投票显示,“再也不去了”占比超过54%;“会去,国内应该安全”仅占比10%,“会去,但不点海产品”则占比6%。
而参与此项投票的网友,以90后、00后两个年龄层为主。从侧面也反馈出主力消费者对于此事的态度。
在内参君的朋友圈里,讨论最多的还是对于日料的影响。不少老板第一时间转发了消息,并附上了自己的评论:
在京日料餐厅负责人Kazuyuki Tanioka:“自从七月中旬,日本宣布计划排放处理核废水后,我们的中国客人,就下滑了9成,都是因为担心日本食品有核污染。”
在新锐餐饮私董会秘书长、知名美食媒体人杨航看来,现在消费情绪面非常大,大家出于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层面做考量。“高端日料餐饮受到冲击会更大,他们主打高端商务消费,消费水平在1000-3000元,他们强调从日本空运过来的高端食材,虽然很多时候玩的就是概念,可能取材就是国内。现在核污水事件发生,如果高端日料店还在做这样的宣传一定会暴雷。反而平价日料店受冲击会更小。
至于日料餐饮后续会出现什么变化,还需要持续观察。比如以前传统日料店更强调场景的氛围感,营造文化场景存在感,服务员要穿和服等等,但现在可以看到有些日料店是在变化的,他们在装修、场景、餐具、文化都在做去日化,变成新中式装修,更多保留的是烹饪特色。”
他也认为,日料店经营者不会轻易换赛道,但是会让一些准备入局日料赛道的创业者退出。
餐饮孵化投资人、村上一屋导师郭晓东则认为,这对于日料品类来说,肯定会有影响,对正在经营的品牌也是不小的考验,甚至是一波新的洗牌。“村上一屋的定位,是全品类日料,海鲜只是一部分产品,我们还有很多寿司和寿喜锅,及其它各类的产品供顾客选择。相对来说,冲击会小一些。”
目前,国家已经官宣全面禁止日本海产品,且未来会全面把关海产品渠道,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做好渠道的相关规范。“以我们来说,食材来自全球。三文鱼是挪威的,俄罗斯甜虾、西班牙蓝鳍金枪鱼、加拿大北极贝等,每个产品都有国家的检疫检验证明,从产品源头确保童叟无欺。未来也会更多和顾客沟通,消除恐慌。”
同时,有专家预测,在水产预制菜赛道,一些海产品“大单品”也很可能受到影响。毕竟,我国水产预制菜规模已超千亿,此前有数据推算,2026年中国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占整个预制菜规模的1/4。
此前,进口海鲜食材一直被打上“大补”的标签。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日料、进口、海产品等会低迷,而高原、大山、山镇品类、黑五类等食材,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消费者养生食材的选择。
关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餐饮老板内参已同步入驻: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微博、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百度新闻、顶端新闻、凤凰新闻、界面新闻、搜狐新闻、封面新闻、ZAKER、知乎、支付宝、创业邦、赢商网、虎嗅、36氪、B站、抖音号、虎嗅网、21财经、钛媒体、东方财富网、联商网、前瞻网、亿欧网、雪球网、投融界、新浪财经、一点资讯、天天快报、UC大鱼号、商业新知、360图书馆等近52家媒体平台,精准瞄向产业相关读者,并与全国数百家媒体建立紧密连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