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红楼,就不能不提里边各种各样喝茶的情景,本书光写到饮茶处就会有两73处之多,內容涉及到茶名、茶器、茶礼、茶俗、煮茶的水、点心、茶诗等,可以说满纸茶香。
茶名:里边有名有姓的茶有枫露茶、暹罗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女儿茶)、西湖龙井茶、漱口清洁茶等。有一些茶是大家广为人知且日常常常能喝下去的,例如龙井茶叶、普洱茶、六安茶。也有尚需考资格证书的暹罗茶,及其难以考资格证书的枫露茶等。
先而言说这种广为人知的茶坊,从这一西湖龙井茶逐渐谈起,87版红楼梦里日常饮龙井茶叶的是麝月,源于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中提到,贾宝玉从学馆回家,到了潇湘馆,黛玉便对婢女紫鹃说:“将我的西湖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读书了,比不可头上。” 从这儿可以看得出麝月日常饮的茶就是西湖龙井茶。
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于西湖狮峰山区地带的龙井村。龙井村四周环山,北边阻拦了西北风寒潮,南边阻拦了南来的暧流,空中长期产生云雾缭绕,树木葱翠,潺潺流水,气侯潮湿,平均温度约16度,年降水量约1五00mm上下,空气相对湿度适合,有“不雨山常涧,无水云自阴”之无可比拟的生态环境保护。
除开十分的适合的成长自然环境,采收机会和制做工艺流程也是很繁杂和严谨的。一般在清明节前采收称为“明前茶”,其嫩叶初绽,形近莲芯,故又称“莲心”。每制一千克干茶,必须鲜芽7万只上下,因此极其宝贵。春分前采收的称为“雨前茶”,一般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故又称为“旗枪”。
明前茶和雨前茶都十分宝贵,有着“雨前是佳品,明前是珍品”之说。此外,加工工艺上的摊凉、青锅、筛余和分筛梳理都极为注重。翻炒的技巧更有抓、抖、搭、拓、摊、拍、甩、磨、压这些,技术标准也是非常高的。
这种标准就选择了安吉白茶的宝贵,因为生产量少,制做繁杂,因此,在清朝时期,也仅有真实身份影响力积极主动高雅的皇亲国戚贵显才可以喝上上一口,之后因为乾隆尤其偏爱,西湖龙井茶几乎变成宫廷的特供茶。爱新觉罗溥仪以前在他的书里便说过,她们的生活习惯是“夏喝龙井茶叶,冬喝普洱茶”。
黛玉自小寄住荣国府,贾家做为元妃的娘家人,第几代承袭的公侯之家,能与宫廷分到这宝贵的西湖龙井茶当然是有效的。黛玉又是荣国府老太君最偏爱的孙女,因此,凭她爱的,贾母当然是倾尽所有也在所不辞。
黛玉为人正直口味淡清雅,孤自命不凡物,正与这茶中佳品的西湖龙井茶般配。龙井茶叶口味淡醇正、甘香沁人、幽而不洌,看起来无气味,饮之则太和之气弥漫着唇间,这淡而暗雅的茶中高贵气质不恰好是麝月的气场嘛!
可是有一点便是西湖龙井茶寒性,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合常吃。从黛玉吃完一点螃蟹肉就胸口凉的发痛看来,黛玉归属于身体素质偏寒的,假如日常常常喝龙井茶叶类绿茶叶得话,实际上是对她的人体维护保养毫无道理的。由于不合理的饮茶会损及日常饮食搭配,使饮食不能够以养,黛玉中后期人体江河日下,想来也跟不合理喝茶相关。
普洱茶(女儿茶):87版红楼梦里与此同时记载了2个茶名,一个是普洱茶,一个是女儿茶,依照第六十三回的记叙:“贾宝玉忙笑道:‘……今天因吃完面怕控食,因此多顽一回子。 ’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红楼梦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茶罐女儿茶,早已喝过二碗了。”这儿提及的“女儿茶”在书里应当被归作普洱茶的一种,清代时是由云南省上贡清朝皇家的贡茶之一。
明清时期,云南茶区以生产制造普洱茶普洱散茶为主导,商品具体有团茶、饼茶等,其制作工艺为:大 叶种油茶树茶青、锅炒结束、手工制作摊青、晾干、烘青茶青、蒸软、揉(压)做成形 凉干。公年16五9年(清顺治16年),清朝平定县云南省,普洱茶做为云南特产之一逐渐上贡清皇 室。公年17两9年(清雍正7年),清朝中开设普洱茶府,所管今思茅、云南西双版纳等众多地域,同 年 在府治宁洱县(今普洱县)开设普洱茶贡茶厂,以云南西双版纳的倚邦等六大茶山原材料特制普洱茶贡茶 ,并在攸乐山市(今景洪市基诺山乡)开设攸乐同知(后改成思茅同知),承担管控普洱茶生产制造及 朝贡、煤炭运输事项。因为满族人是一个以肉制品为主导的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满族人执政者也是山 珍海鲜无所不及,免不了造成消化不好。而普洱茶因为具备明显的开胃健脾胃功效而深受满族人统 治者的钟爱,宫廷中饮普洱茶变成时尚潮流。除开宫廷自购以外,普洱茶还很多赐予给达官贵人 或有功之臣,有着普洱茶变成清朝贵显的一种标示。
六安茶:有人说六安茶实际上便是六安瓜片,其实不是。先看一下第四十一回记叙:“时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红楼梦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来。至院里见花卉繁荣昌盛,贾母笑道:‘到底是她们修习的人,没事儿经常维修,比其他地方愈发漂亮些。’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大家才都吃完酒食,你这儿头有观音菩萨,冲罪行。大家这儿坐下,将你的好茶叶用来,大家吃一杯便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贾宝玉留心看她是怎么做事。只看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四季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台,里边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了解,这也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啥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降水。’贾母便吃完一酌。”
这儿的六安茶是产于寿州大唐盛世,也就是今日安徽六安一带的茶叶,六安茶区自古以来便是贡茶原产地,唐朝出“小蚬春”,宋代出龙芽,明朝出安微六安,到了清朝则是六安瓜片。因此将六安茶列入历史时间名茶,可谓是当之无愧。现阶段最有名的是六安瓜片了,但问题是六安瓜片研制于清朝末年,在六安茶系院归属于后来居上。而《红楼梦》在乾隆皇帝中期之后,带脂砚斋评的八十回抄本日多,末叶时早已公布在庙市中抄买了。由此可见上文提及的六安茶,毫无疑问并不是如今位列在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瓜片,而也只能是六安茶系院的初期种类。
尽管并不是六安瓜片茶,但产于六安茶区的茶在那时也应当归属于供品毫无疑问了,可是为什么偏要这历史时间名茶在贾母这儿就那么不受待见呢。其提名道姓不喜欢吃六安茶,这也是个如何到底呢?
先看一下六安茶的特性,最先六安茶归属于炒青绿茶类,口味上是偏苦味的。明朝屠隆的《考槃余事》中提到:六安茶“品亦精,当药最效。但不当炒,不可以发香,而味道微苦,茶之天性实佳。”次之,六安茶归属于不半发酵茶,不适宜服用油腻感饮食搭配以后喝,会导致饮食搭配停滞不前,肠胃不适合。从健康养生角度观察,妙玉奉于贾母的老君眉是乌龙的一类归属于半发酵茶,比绿茶叶类更健康养生一些。但是贾母也只稍微饮了一杯,便给红楼梦刘姥姥喝过。这是为什么呢?很有可能有些人感觉贾母这也是急于求成,明白喝茶不适合多饮。这一也是有一定大道理,终究绿茶叶类和乌龙类都没有彻底半发酵茶,喝醉了都非常容易肠胃不适感。可是全发酵茶喝醉了则对人体没有什么弊端。并且从我本人角度观察,如果是午餐吃完尤其油腻感的食品以后,会非常想喝一杯浓一些的全发酵茶,例如是绿茶,或是是普洱茶。由于贾母先是早已说不喝六安茶,妙玉端出来了老君眉,尽管说茶名听起来很使用,可是我认为就差自身来讲,也并非是贾母自身那时候最想喝的。可是贾母也不行再让她去换哪些绿茶或是普洱茶了,因此仅仅就含意一下饮了一杯。实际上如果是合了自身情意得话,未曾不容易饮尽此杯,乃至再索取一杯喝呢。终究下午吃完鸡鸭鱼肉,一杯茶并不济事。
殊不知茶拿给了红楼梦刘姥姥,刘姥姥喝进去以后也仅仅讲好是好,如果再熬浓些就好了。大伙听了哈哈大笑。很有可能我们会感觉红楼梦刘姥姥这贫老婆子粗俗没见识不明白喝茶,饮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导。可是红楼梦刘姥姥终究是到了岁数的人,哪些生活小常识沒有,她尽管说不上来那么多道理,可是毫无疑问也了解清茶也就是绿茶叶类,实际上是比不上浓茶水也就是全发醇类茶吃完对人体有利的。果真红楼梦刘姥姥喝过这一杯茶后,不但沒有解了下午吃的酒食油腻感,反倒肚里尤其不使用,慌忙的去解了手方可舒适。
老君眉:源于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叶梅花雪:“时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红楼梦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来。至院里见花卉繁荣昌盛,贾母笑道:‘到底是她们修习的人,没事儿经常维修,比其他地方愈发漂亮些。’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大家才都吃完酒食,你这儿头有观音菩萨,冲罪行。大家这儿坐下,将你的好茶叶用来,大家吃一杯便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贾宝玉留心看她是怎么做事。只看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四季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台,里边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了解,这也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啥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降水。’贾母便吃完一酌。”
老君眉,茶名,别名仙茶。其出名来自于贾府中贾母提及的老君眉,有关这类茶的来源一般有2种表述,一种觉得其是湖南洞庭湖龙山生产的白毫银针茶,另一种表述觉得其是福建武夷山的名丛,而依据近期的分析觉得这个茶便是福建武夷山的名丛,该茶的茶汤颜色深棕色鲜艳,香馥味浓,能健胃消食,提味的特性合乎贾府中叙述的特点。
贾母道:‘大家才都吃完酒食。’”又说“我并不饮六安茶”。这名老祖先也是喝茶大神,深解茶分,“吃完酒食”以后油腻感过重,倘若饮了绿茶叶非常容易控食、拉肚子。因此,专注于茶艺的妙玉在旁说“了解。这也是老君眉。”意思是告知贾母“这不是绿茶叶。”
此说“老君眉”,归属于半发醇的红茶中的一种,其质量特征是汤色深棕色鲜艳,香馥味浓。乌龙较为能健胃消食,提味。这也是清朝甚为流行的茶,世人又被称为此茶为“寿眉”。
暹罗茶:暹罗茶发生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正中间有一段刚好讲到了暹罗茶:罗玉凤道:“前儿我消磨了小丫头送了二瓶茶去,你往那来到?”黛玉笑道:“哦,但是倒忘记了,谢谢多谢。”凤姐儿又道:“你尝了可还怎么样?”沒有讲完,贾宝玉便讲到:“论理可倒而已,仅仅我讲并不大非常好,也不知道他人尝着如何。”薛宝钗道:“味倒轻,仅仅色调并不大好点。”罗玉凤道:“那就是暹罗朝贡来的。我尝着也没有什么趣儿,还比不上我每日吃的呢。”黛玉道:“我吃着倒是好,不知道你们的肠胃是如何?”贾宝玉道:“你果真喜欢吃,将我这一也拿了去吃罢。”罗玉凤笑道:“你需要喜欢吃,我那边还有呢。”黛玉道:“果然的,我便消磨小丫头取来到。”罗玉凤道:“无需取去,我消磨人送过来便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消磨人送过来。”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一听,这也是吃完她们家一点子茶,就来支使人了。”罗玉凤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种闲言碎语,饮茶喝水的。你既吃完我家的茶,如何还不给我家作媳妇儿?”大伙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暹罗也是一个产茶地文明古国,暹罗原住民有将油茶树青叶煎沸做药用价值的记述。近现代暹罗茶是效仿我国的炒茶方式 所做,将三四叶之嫩叶连茶渣取下,一手握满茶后用竹蔑捆住,名叫“一干”。每干茶青蒸二钟头,制冷后放进篮中或竹桶中卡紧,放一个月后就可以服用,能储藏一年不烂。
从做法上看,暹罗茶的方法十分贴近在我国唐朝时期的绿茶叶制作方法,归属于蒸青(用蒸气结束)方式 。而在我国从明代前后左右已發展出烘青(锅炒结束)的技术性,炒青绿茶的香味、味道、叶面形状都需要好于蒸青。因此有薛宝钗的点评“味倒轻,仅仅色调并不大好点”。而麝月出生江南地区世家,喝茶的习惯性相对性口味淡,因此大伙都感觉偏浅的暹罗茶,独她感觉“吃着倒是好”。
枫露茶:源于第八回:……贾宝玉吃完小半碗茶,忽又想到早上起床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讲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优异的,这会子如何又沏了这一来?”茜雪道:“我本是存着的,那会子王奶奶来啦,他要尝尝.就为他吃完。”贾宝玉听了,将手上的杯子只随手往地底一掷,豁啷一声,打个破碎,泼了茜雪一长裙,又跳起问着茜雪道:“他就是你那一门子的姥姥,你们那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儿时吃过他几日奶而已,如今逞的他比祖先还变大。如今我又吃不到奶了,白色养着这一祖先干什么!快撵了出来,大伙儿整洁!”说着便要去马上回贾母,撵他乳妈。
有关枫露茶有2种流行观点:第一种说法,觉得这极有可能是“枫露饮茶”的通称,将要“枫露”点进汤色中,而成枫露茶。清朝顾仲写的《养小录·诸花露》日:“仿白酒锡甑,木捅减少养,制一具,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诸多益人,入酒增味,调酱制饵,没有不适合。”实际到枫露的制作方法,便是取香枫的叶子,入甑蒸之,滴取其露。那麼“枫露饮茶”,便是将枫露点进汤色中。这类讲法虽表述了枫露,可是却难以表述“……三四次才优异……”,的片段描写。
第二种观点是,即然这类茶要泡三四次才优异,那麼毫无疑问并不是绿茶叶,由于绿茶叶泡过三次以后,就泛苦了。可也不是绿茶,由于绿茶第一泡就可以使汤色表明出美观的色调。因而假如说真的要“套入”得话,则较大的可能是白牡丹茶。由于白牡丹茶生产加工时没经摊青,故茶汁不容易浸取,在开水冲茶后,一般要三四次,十分钟以上汤色才可以发黄,即可喝。这一特点极似贾宝玉说的“三四次后才优异”。
除此之外,白牡丹茶是极其宝贵的茶。宋微宗赵估在《大观茶论》中写到了白茶,说那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茶,“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遂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可见白茶是极其珍贵的。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而且具有退热降火的功效。直至今天,白茶仍然受到海外侨胞的欢迎。在清代,也只有贾府这样的富豪之家,才能享有。也正因为它十分珍贵,像李嬷嬷这样层次的人是不能享受的,因为尊卑有别,不可逾越,一向讲究平等、宽容的贾宝玉也认为不可容忍,所以李嬷嬷喝了,贾宝玉才大发脾气,如果是普通的茶,也不至于摔碎茶杯。
栊翠庵的精美茶具和陈年雪水
红楼梦里描写喝茶的场景不少,喝茶的时候必不能离开精美的茶具和泡茶用的水相伴,有了好的茶具,兼之以好的水冲泡,才能激发出好茶的味道。但是整篇红楼下来,在喝茶细节上着墨最多的却是在写妙玉招呼贾母等人用茶的时候。在妙玉这里,出现了两种茶:六安茶和老君眉。还有喝茶的水:雨水和雪水。以及各色精美的喝茶用的茶具。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母等来到拢翠庵妙玉处饮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玉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这里面写到一个茶盘与一个茶钟,质地一个是雕漆填金,一个是“成窑”;式样一个是“海棠花式‘云龙献寿’”,一个是“五彩小盖钟”。接着写了“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雕漆填金”的茶盘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漆器在殷商时代已被运用,而且在制作工艺上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根据出土的殷商墓葬和商代遗址发现,当时的漆器如盘、盒等,己有饕餮纹、夔纹、龙纹、蕉叶纹、回纹等装饰,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或贴以金箔。周代的漆器工艺己应用到车辆和兵器上,并又有了用蚌泡作为镶嵌以及描金装饰、镶银等,且纹样也更加丰富了。至汉、魏、六朝时期,漆器的胎料己有木、竹、夹紵等多种,漆色也己有了彩漆的雏形“斑漆”,而且出现了“雕漆”工艺的雏形(先雕镂漆胎后上漆)。漆器中真正的雕漆工艺始创于唐代,是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后进行雕镂,所镂刻的是漆层而非漆胎。雕漆工艺至宋代更为发达,有“剔红”(朱漆雕刻)和“剔彩”(用五色漆胎,金、银漆胎雕出黄、绿、黑与金、银本色等)、“剔犀”(涂以红、黑色漆而雕出红黑相间的线纹)等技艺。明代漆器工艺又有了大发展,朝廷设置了专门制作漆器的作场,并在官“场”和民“场”间涌现出一批闻名的制漆艺人。“雕漆”之外,更有“填漆”技艺的发明,还有独特的“金漆”制作。
“雕漆”为髹漆工艺之一,更确切地应称为剔漆,。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制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填金”指在雕漆及花纹的凹处,用金漆填满。 “云龙献寿”指漆器的花纹,为云纹和龙纹衬托着寿字,呈群星拱月状。应该是以雕漆的方式呈现的花纹。 “海棠花式”指该茶盘的形状,截面似秋海棠花状。这种形状是古代器皿很通用的形状,宋代就有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盆。
“成窑五彩小盖钟”是怎样一件东西呢?“成窑”指明代成化年间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官窑。“成窑”瓷器的最大特点是“斗彩”技法的成功运用。这种技法,即在此前有名的“青花瓷”(“宣窑”)制作过程中,再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产生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明沈德符《敝帚斋剩语》说:“本朝窑瓷,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博物要览》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清初《南窑笔记》一书记:“用青料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成窑”中的鸡纹酒杯,又称“鸡缸杯”,为“成窑”精品,十分名贵。由于“成窑”富于秀丽清雅的艺术特色,装饰性强,花纹多图案化,制作精致,故在历代陶瓷制品中价值很高。可见,上面说的“成窑五彩小盖钟”也是一件瓷艺珍品。
至于妙玉给众人用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其中也包容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官窑”,是始于宋徽宗时期朝廷设置的瓷器烧制机构。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说:“(宋)宣、政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明代洪武三十五年始,也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即“官窑”。“官窑”之制,至清代犹存。“脱胎填白”之“脱胎”,指明永乐时期的瓷器佳作,胎薄如纸,釉层之内似乎已脱去胎层,器壁光照见影,可以透见指纹,其釉色以“甜白”最具特点,其呈色温润。“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脱胎”瓷由于其厚度超薄,修坯难度极大,制作工艺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代表了明瓷制艺的高水平,“填白”即“甜白”,指其釉面白而透明,温而甜润。可见,这种“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也是极其名贵的茶具,而非俗常瓷器。
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瓷窑创烧的著名瓷器。景德镇被定为官御窑,自然是官窑了。这种白釉瓷器釉色柔和悦目,似棉白糖色,给人一种甜静感,故称“甜白”。甜白瓷胎料精细洁白,胎壁极薄,有的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器物常饰有暗光刻纹和印纹,可迎光透视。在甜白瓷上还可填以彩绘,因此又名“填白”。填白瓷多为明代宫廷祭品,永乐年间制品最上,宣德、成化、弘治及嘉靖、万历年虽均有烧制,皆略逊一筹。填白瓷制作精湛,其轻盈秀丽之态,是前代白瓷无法比拟的,有“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之句,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薄胎白瓷的特点。
待妙玉招呼完众人喝茶之后,又单独将宝钗、黛玉拉至耳房,吃“体己茶”,宝玉也跟过来。“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颁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斝,送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盉’,妙玉斟了一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认为给自己的这个茶杯是个“俗器”,于是妙玉“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给了宝玉。
先说说“分瓜 瓟斝”,分瓜(读音ban):指一种小葫芦。匏(读音pao):匏瓜在古文中常指所有的葫芦,有长形、圆形、扁圆形及“葫芦形”等四种形状;但现在一般特指果形如梨形的葫芦变种。斝(读音jia):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斝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
斝为酒器,当然也能作为茶具。《红楼梦脂批》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题下有诗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翠斝贮琼浆”所指当然是茶。明清以后,因已发明了蒸溜酒,酒精度数提高,酒具也相应地变小了,斝做为酒器,彻底地消失了。
那么“分瓜 瓟斝”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里写的“颁瓟斝”,“斝”是古代酒器之名;“颁瓟”即是俗称的“葫芦”一类的植物。把一个斝的模子套在小颁瓟上,让颁瓟按斝模的形状长大成型,成熟后挖瓤去籽风干,拿来作为饮酒、饮茶的器具。清·沈初《西清笔记》记:“葫芦器,康熙间始为之。瓶、盘、杯、碗之属,无所不有;阳文、花鸟、山水、题字,俱极清朗,不假人力。”《清稗类钞·工艺类》载:“禁城园篽旷地遍植葫芦,当结实之初,砍木成范,其形或为瓶,或为盘,或为盂,镌以文字,及各种花痕,纳葫芦于其中,及成熟时,各随其范之方圆大小,自为一器。奇丽精巧,能夺天工。款识隆起,宛若砖文。”妙玉的这只“颁瓟斝”,上有晋代名人王恺的款识和宋代名人苏轼的题跋,可知是一件极珍贵的古玩。”
其实,告诉大家一句大实话,妙玉的“颁瓟斝”,不是金,不是银,不是玉,更不是青铜制的,她就是葫芦做的,只是珍贵就珍贵在,这样酒器是用一个斝形模子套在小葫芦上,让他按照模子形状成长,成型后去掉模子风干做饮器。能够成型完美的非常难得,千百中仅成一二。在当时的技术下,清代沈初《西清笔记》“其法于葫生后,造器模包其外,渐长渐满,遂成器形。然数千百中仅成一二,完好者最难得。”难得的是,还要在上面刻画雕琢楼空出各种花样造型。
“点犀盉”,“盉”,音“乔”,是古代碗类的器具之名。“点犀盉”,即用带有斑点的犀牛角制做成的茶、酒器皿。《格古要论》一书中说:犀角有粟纹者为上,所谓“点犀”即指粟纹而言。可见“点犀盉”也是一种名贵的器皿。杏犀(上乔下皿)qiáo:是古代碗类的器具之名,小巧精致。一般犀牛的器具,不论白天或灯光下,都呈不透明的灰褐色,只有上好的犀牛角制成的器具,对着光看,呈半透明的杏黄色,极其罕见。
绿玉斗:为造型上大下小的方形,单侧或双侧有把手的碧玉饮器。被宝玉认为是“俗器”的“绿玉斗”,是一种方形有耳的碧玉饮器,也非俗常人家所用之器皿。
再说说宝玉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盒(读音hai)”因原字打不出来,那就又是极难得的珍贵器皿了。(上台下皿),指一种体大的器皿。宋陶谷《清异录》卷下载:“九曲杯,以螺为杯,亦无甚奇,唯薮穴极弯曲,则可藏酒,有一螺能贮三盏许者,号九曲螺杯。”《太平寰宇记》引《蜀记》曰:“巴州以竹根为酒注子,为时珍贵。”又庾信有诗曰:“野炉烧树叶,山杯捧竹根。”“虬”,无角的龙。“盒”,音海,即大杯。用“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的整块竹根雕刻成的蟠虬纹的大杯,其难得、名贵,可想而知。
再说说妙玉“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鬼脸青”是古代瓷器中相当名贵不可多得的上品。“鬼脸青”这个名称是俗语,它是宋、元时钧窑所烧、窑变釉瓷器,是一种特殊现象。因窑内火候温度不匀,釉有薄厚,火大处便把表面的釉烧流了,这样就形成一块块大斑,五颜六色异常美丽,因是青瓷系列,斑块如鬼脸一般,因此得名。
说完茶具,接着来说一下喝茶用到的水。中国古代人喝茶是很讲究喝茶用到的水的,一般喜欢用无根之水烹茶,比如雨水、雪水什么的。其而切忌用湖水或井水烹茶,因为这些水泡的茶味道与无根之水相去甚远。无根之水的性质类似于今天的纯净水或者蒸馏水,属于不含矿物质或者矿物质含量少的水,这种水不含矿物质,泡出的茶口感格外清醇。而且关于泡茶的水,陆羽《茶经》上也有说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据说苏东坡谪居宜兴蜀山时,最喜用金沙泉水煮出来的阳羡贡茶,一次书童挑了一担河水,东坡一尝便知味道不对。可见两种水泡出的茶品质差之千里。其实古人最为推崇的还是雪水或者雨水,因为这些水杂质少。尤其是雪水,清寒、纯净、正应了不含则烦躁而味必涩的说法,而且雪水煮出来的茶还带有丝丝甜味。当然今日因为环境污染什么的原因,雨水和雪水的品质已经无法和古时同日而语了。想喝到古人笔下的那种融雪烹茶的意境估计已经是不可得了。
话说回来,红楼梦里的人也都很懂得喝茶,当然也特别注意喝茶用的水,整个红楼里就有三处写道泡茶用到的水:其中两处便在妙玉处出现。一处是:贾母接了,因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就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再一处是: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至此,读者或许要问:曹雪芹为什么在《红楼梦》里要花费这么多笔墨特写“雨水”和“雪水”呢?其实,这绝不是曹雪芹故弄玄妙,“杜撰”什么新奇故事。古人用“雨水”、“雪水”煎茶,不乏其例。唐人陆龟蒙在《煮茶》诗中就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之句。宋朝苏轼在《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前“叙”中也说过:“梦文以雪水煮小团茶”。与曹雪芹差不多同时人,即那位被误称为《红楼梦》续书作者而又屡遭诟骂的高兰墅在《茶》诗中也提到用“雪水”煎茶的事。 这些古人以“雪水”煎茶的诗文,反映了自唐宋以来“雪水”煎茶的风俗。人们可能要问,古人用“雨水”、“雪水”煎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仔细考察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古时,工业不发达,天空大气没受到污染,所以雨水、雪水要比今天所见的雨水、雪水洁净得多。因此食用雨水、雪水是常见的现象,故古人称雨水、雪水为“天水”。
其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到边远地区或用水困难的地方仍然可以见到用大缸积雨水、雪水食用的现象。从科学角度考察,近代科学分析证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自然可贵。古人用“天泉”煎茶,是与科学分析的结果相符合的。
茶与养生
说到喝茶就离不开养生二字,诚然,经常饮茶,对身体有诸多裨益。但是也要在懂得喝茶,饮对茶的情况下才会享受到饮茶的好处,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茶叶品种,或者是在不恰当的时机饮茶,往往会适得其反,反而会被其所害。
红楼梦中,作为深谙养生之道的贾母,在喝茶方面颇有心得,首先之前转述的贾母在吃过酒肉之后,拒绝饮用不发酵的绿茶,而是喝发酵的茶帮助消化来看,其已经是饮茶养生方面的专家了。
在第一百零九回里,贾母懂得饮茶养生也有体现:且从 “且说贾母两日高兴,略吃多了些,这晚有些不受用,第二天便觉着胸口饱闷。……自此贾母两日不进饮食,胸口仍是结闷,觉得头晕目眩、咳嗽。不多一时,大夫来诊了脉,说是有年纪的人停了些饮食,感冒些风寒,略消导发散些就好了。……哪知贾母这一病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以后又添腹泻。”
中医理论向来是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分析论断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脾脏属土,贾母的肠胃消化能力素来乏弱,可见是命里缺土。土最怕木来克,肝脏就属木,木又能生火,因此请来瞧症的大夫有的就断她是“气恼所致”。贾母自己则判断为胸膈闷饱,后来又增添了腹泻症状,显然体内的整个消化系统已经紊乱到濒临 ** 阶段了。到了临终时刻,贾母几乎已经无法起身,得靠喝了两口茶才觉得心里好些,有气力强撑着交待遗言。
从推开了邢夫人进的一杯参汤,只索要茶水喝这点来看,贾母自己也晓得自身状况就出在了体内火气过旺上。虽然火能生土,可火多了土就燥。像贾母这种饿土型的命格,难怪平日里时常要以茶饮、奶类和冰糖燕窝粥作为滋补养生的食料方法。人参性偏热,适宜给气虚、阳虚体质的人服用。书中贾母直到最后关头也没有进用参汤,显然和拒绝饮用六安茶一样,是根据身体情况作出的相应选择。
不过略感好奇的是,贾母这么懂得喝茶养生,为何林黛玉一直喝的是性质偏寒凉的绿茶类,却不加制止呢?按理说林黛玉体质偏寒,脾胃虚弱,经常饮用绿茶类,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果经常喝暖胃的红茶或者是普洱茶的话,对她的体质改善应该是大有帮助的。可能贾母百密一疏,这些细节方面竟是没有替黛玉留意到。或者是贾母过于疼爱黛玉,由着她的喜好也是说不定的。
但话说回来,有道是“君子和而不同”,纵使是乐于合众的君子,也无法否认每个人独特的差异性。在西方也有句类似谚语:“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也同样是在阐述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对应到饮茶方面,重点不在于六安茶或老君眉究竟哪样才更好更上品,而在于什么样的人适合饮用什么样的茶。药茶败火、红茶暖胃、乌龙茶瘦身、花草茶清肺……用得好都能对人体大有裨益。
可若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跟风乱饮一气,难免就会生出百病。有人喝茶喝出了胃病、贫血,还有人因此罹患肾结石。这些都不依循茶理,违背了茶道的本意。
喝茶衍生出来的那些有趣的事儿-什么是漱口茶
这里单分享一个在研究红楼梦里面众人喝茶时候发现的有趣的事儿,那就是里面的漱口茶。在今日,有牙刷牙膏的情况下,注意口腔卫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古代,大家是怎么来维持口腔清洁的呢?先不说古人的用青盐擦牙的法子,其实喝茶对古代人的口腔清洁也是作用很大的。这里涉及到了一种茶,那就是漱口茶。何谓漱口茶呢?是用那种类型的茶叶制作的呢?花茶、绿茶还是红茶?其实都不是,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茶,就是用的是中下等的茶。
第三回有一段对黛玉的描写,说她初到外祖母家“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生怕被人耻笑了她去。”黛玉有此心理,是付诸了行动的。第一次在外祖母家吃饭,饭后丫鬟们端上茶来,她并没有拿来就喝,而是先观察别的姐妹,见众人都是用这茶只漱漱口,随后丫鬟再次端上茶来,这方是饮用之茶。细心的黛玉观察到这一细节,依例而行。
无独有偶,此法苏东坡也极为倡导,他有一篇《论茶》,专论以茶漱口的好处:“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苏轼这篇短文明白说清了两点:一是饭后用中下档浓茶漱口,既可解油去腻,使口爽齿洁,还能将嵌塞在牙缝的肉消缩脱去,利于固牙坚齿;二是脾胃较弱、神经过敏等原因不宜饮茶,而又想得茶叶好处者,用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正是趋其利,避其害。可以想见,苏东坡常用茶漱口,齿牙定得益不浅,故专门作文记之,传于后人。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客来敬茶”已经成为我们招待客人的一项基本礼仪活动。《红楼梦》中客人来了也都要先上一盏茶表示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重视。林黛玉初到贾府时,王熙凤首先捧茶献客;贾母八十岁寿宴时先请客人入大观园用茶,用茶更衣后才开始宴席。如果是尊贵的客人,还要献多道茶。贾元春省亲到达贾府省亲别院正殿时,贾家人首先是献了三道茶,如今“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礼仪活动,寻常百姓家来了客人无论是否宴请,都是要先沏茶送到客人手上。贾府还有一个规矩就是饭后献茶,共献两道,第一道茶是漱口茶,饭后茶水漱口是多多益处的,可以达到口腔保健的功效。那时尚无牙膏牙刷之类的东西,“以茶漱口”就相当于咱们现在刷牙的功用,那时,但凡用得起茶叶的名门贵族睡觉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茶漱口”,不同的是,王宫贵族们一天要“以茶漱口”很多次,而且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之后都会“以茶漱口”,在黛玉进贾府的这场宴饮中,饭后送来的第一道茶,黛玉不知是漱口的茶,但感觉和自己家中礼仪规制不同,她自然明白贾府规矩讲究很多,留心观察便知这是饭后漱口用的茶,幸亏黛玉心思缜密,不致于闹出笑话,试想如果当时黛玉把那该吐出来的漱口茶咽了下去,是要落下一个多么大的笑柄啊!《红楼梦》中很多场合都提到了“以茶漱口”,在第十四回中,凤姐哭秦可卿之后,来旺媳妇献茶漱口,宝玉在说“女儿”二字之前,都必用“清水香茗”漱口,不然“浊口臭舌”唐突了“女儿”二字是会被“凿牙穿腮”的。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用茶漱口”可谓益处良多,一是可以消除异味,二是可以保护牙齿,这功用相当于现在的牙膏,但是“以茶漱口”的其他功能却是牙膏所达不到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流感,经常用茶水漱口,儿茶素覆盖在口腔咽部的黏膜细胞上,能防止流感病毒和黏膜细胞结合,达到预防流感的作用。还有研究证明,哺乳期妇女用茶水漱口,有预防牙龈出血,提高乳汁质量的功效。临产期的孕妇用茶水漱口,能增加食欲,提高睡眠质量。由此可见,“以茶漱口”不仅是王宫贵族的一种宴饮礼仪,也是一套科学的养生之道。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