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

今天我们来谈谈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平台盈利模式

众所周知,互联网平台只是一个载体,有两种产品线在运营,一种是业务线产品,另一种是平台线产品。一般来说,业务线产品是我们通过平台销售的产品。这里的产品可以是实物产品、虚拟产品甚至服务产品。平台线产品是指为销售业务线产品而建立的各种平台功能产品。然后我们可以推断,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包括业务线带来的收入和平台线带来的收入。

业务线收入包括:

1、主营业务收入:

指销售主营业务产品带来的直接收入。根据主营业务产品的所有权,可分为实物产品、虚拟产品、服务产品等。例如,京东自营实物产品的销售差价、通信平台销售的虚拟会员权益产品、法律服务平台的在线律师服务咨询等。根据主营业务类型的不同,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多样化SKU,SKU性能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商品订单形式,也可以是项目订单形式等。

2、增值业务收入:

指的是在主营业务服务过程中延伸出来的增值类收益。这里多半指的是服务形式的收益。比如金融类服务、工艺类服务、云服务等。增值业务收益根据增值业务种类,增值业务关联方的差异,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现出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和收益渠道。比如金融类服务就可以细分出在线支付类收益、保险类收益、信贷类收益等。我们还可以层层细分深挖下去,找出更多分支收益,比如支付类收益可以细分为支付通道使用收益、资金沉淀收益、支付手续费分润收益等等。

3、匹配业务收入:

是指平台主体没有业务所有权,也不参与业务交易流程,只提供双方信息的匹配和推荐,通过互联网平台工具促进双方的交易,收取一定的艰苦费用,称为匹配业务收入。

业务线收益

平台线收入包括:

1、平台入驻收入:

指的是业务主体方(一方或多方)入驻平台缴纳的“门槛费”。比如阿里供应商入驻年费,各种采购类服务平台买家入驻缴纳的服务费用等。

2、广告推广收入:

是指平台入驻者为更好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向平台支付的展示费。这类收入在平台上的体现形式多为广告资源位置、排名费等。比如百度竞价排名、天猫直通车/聚划算、淘宝钻展等。这类费用的收取首先要求平台有一定的人气聚集,形成业务方之间的竞争。为了获得更好的展示,业务方必须花钱购买流量。

3、会员权益收入:

是指平台为特定用户群体包装各种服务和分层用户推出的综合服务。如阿里诚信通、会员、优酷会员等。会员的权益可以多样化,从交易折扣、广告展示、信息查询、独家客户服务到定制服务。

平台线收益

以上我从理论角度基本全面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平台的各种盈利模式,让大家对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以后有机会从某个特定的平台入手,详细规划这类平台的盈利模式。你也可以给我目前正在建设和运营的平台留言,我会给你有针对性的盈利模式建议。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